迷思与现实
迷思:没有爱情为基础的婚姻通常会以争吵及殴打妻子为收场。
现实:即使一段有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也不能担保没有暴力。有爱情为基础及被安排的婚姻内都有可能发生家庭暴力。
迷思:服用酒精和毒品会导致暴力的行为。
现实:酒醉并非作出暴行的原因,这只是一个借口。许多暴力关系都牵涉酗酒及滥用化学物品(毒品)的问题。即便如此,暴行与滥用化学物质是两个不同的课题。研究指出就算施暴者戒酒或毒品,暴行依旧会发生。施暴者会找其他人或事物来合理化他的暴行。
迷思:只有贫穷和教育程度低的男人会向他们的妻子施暴。
现实: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男人都有可能会殴打及虐待妻子。家庭暴力看起来只局限于穷人,因为中等和高等阶级的妇女通常有资源去隐藏丈夫的暴行。由于资源较少的受害者只能向公共机构如警察和医院求助,因此她们显得较为显眼。
迷思:只有在生活上其他方面失败的男人才会殴打妻子。
现实:事业成功的男人也可能会殴打他们的妻子。只是他们的妻子鲜少透露丈夫殴打他们,因为那样会影响丈夫的社会地位、生意或职业,甚至会影响她唯一的经济来源。
迷思:受害者是因为做了些什么才会被施暴。
现实:没有任何一个人,包括受害者,需要对伴侣的暴行负责。也许施暴者不愿意承认,但是施暴者必须为暴行承担所有责任。「这是她的错」——这是施暴者经常使用以合理化他们暴行的借口。在大多数情况下,受害者都会尽力取悦他们的施暴者。施暴者选择虐待他的伴侣,这与受害者的行为无关。
迷思:受害者可以随时离开。
现实:由于感到害怕或对离开感到内疚,受害者通常因而选择留在恶劣的关系中。有时候,她们之所以留下是为了孩子或她们需依靠丈夫作为经济支柱。
迷思:现存的暴力关系无法改变。
现实:改善暴力关系的关键是施暴者愿意为他的暴行承担责任。如果施暴者肯承认他的暴行是不恰当的,并愿意改变及寻求辅导,那他就有机会改变。如果施暴者不承认他的暴行并拒绝改变,那受害者想在无暴力的环境下生活,最大的机会便是离开那段暴力关系。当受害者愿意为自己设下适当的界限,相信自己身为人的价值,进而累积及善用她的资源,这已经是她迈向平静生活的一大步。
请点击「书籍」、「海报和册子」,以及「视频」以获取更多资讯。
回到「家庭暴力」主页